深化中歐經貿合作須著眼未來

 新聞動態     |      2022-07-08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緣政治沖突,全球經濟面臨空前下行壓力,全球經貿活動和其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減弱。作為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和歐盟的經貿合作會呈現怎樣的走勢?


 6月20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八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北京舉行。在當日舉辦的以“以全球可持續理念推動中歐經貿合作”為主題的中歐圓桌論壇上,與會中外嘉賓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歐經貿合作持續發展,雙邊經貿合作需求和潛力均大。當下,穩固中歐合作關系是對抗不確定性的最優選擇。而未來中歐的經貿合作也將受益于多雙邊合作和可持續發展的進一步深化。


 歐中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歐洲對華投資是深層的、長期的、富有承諾的。”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表示,根據商會5月份發起的調查顯示,盡管歐洲企業會考慮在其他地方投資,但他們表示不會離開中國。尤其是在歐中共同關注的氣候變化問題上,雙方應攜手發揮作用。同時,中國在醫藥和工程等領域的人才素質較高,在這些領域,歐洲企業與中方開展研發合作的意愿較強。


 企業的投資決策最有說服力。總部位于德國的科技公司默克已深耕中國市場89年。疫情之下,默克仍在穩步推進對華生命科學和電子科技領域的投資布局。在默克于5月宣布的在華投資計劃中,位于江蘇無錫的默克亞太地區首個一次性技術產品制造基地的擴建計劃追加投資1億歐元。默克中國總裁安高博表示,雖然面臨不確定性,但默克依然致力于在中國的發展,將積極建立合作關系,融入中國本地創新體系,持續挖掘中國市場潛力。他建議,在新冠疫苗研發、5G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繼續推動歐中創新合作。


 軌道車輛和商用車輛制動系統制造商克諾爾的生產基地遍布全球,資源的優化布局使其受益。但克諾爾中國區副總裁、歐盟中國商會政府事務論壇主席劉暢已深切感受到逆全球化所帶來的沖擊。現階段,克諾爾將創新視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盡管需要化解目前的負面效應,但同時也需要積極迎接未來的競爭。”劉暢認為,持續的研發創新、數字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跨國企業不僅要維持在中國的運營,而且要深入拓展在中國的運營,以有效化解供應鏈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確保在供應鏈重塑中可以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也值得關注。世界銀行中國局代理首席經濟家易卜拉欣·喬杜里指出,居民收入增長、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城鎮化進程都在推動中國服務市場的發展。近年來,中國不斷開放服務市場,服務貿易的雙向流動更趨活躍。在中國服務貿易人均占有率仍然較低的背景下,服務貿易自由化將為中國和其他國家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在中企的海外并購目標市場,歐洲被嚴重低估了。”CCG副主席、外聯出國顧問集團董事長何梅提示中企關注歐洲市場的并購機會。據安永的研究顯示,2021年,中企參與的歐洲市場交易、投資和收購的價值增加了8倍,上升到124億美元,投資領域開始由傳統制造業和傳統能源向新材料、高科技制造和綠色能源等產業升級方向轉變。但總體來看,歐洲在中國資本全球投資事件中的占比并不高。


 何梅表示,國內部分產能過剩且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中國應繼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以高水平雙向投資高效地利用全球資源要素和市場空間。借由供應鏈出海并購,中企布局海外市場使境內供應鏈對接境外消費終端,能夠幫助中國傳統制造業創造新的銷售場景,化解過剩產能。同時,海外并購可幫助企業進行品牌升級、技術創新和營銷環節優化,實現業務增長。結合雙碳目標,未來中企在海外投資并購過程中應當注重低碳化發展,在能源轉型、碳減排和脫碳等領域尋找高增長的市場合作機會。




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